ISO45001为组织提供一套控制风险的管理方法:通过专业性的调查评估和相关法规要求的符合性鉴定,找出存在于企业的产品、服务、活动、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针对不可容许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适宜的控制计划,执行控制计划,定期检查评估职业健康安全规定与计划,建立包含组织结构、职责、培训、信息沟通、应急准备与响应等要素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ISO45001的构建借助了OHSAS 18001的已有规范,同时也结合了主要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其主要变化内容包括:
1、结构框架
ISO 45001和当前所有新增或修订的其它ISO管理体系标准一样,均采用了AnnexSL中规定的结构作为框架,在确保ISO 45001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9001和ISO 14001的一致性的前提下,用更加契合业务发展的方式来运行。
ISO45001中重要的变化在于:
■ 更加关注组织环境,要求组织考虑那些来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社会因素
■ 引入风险思维的理念来建立、实施和保持组织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职业健康安全(OHS)风险
■ 以往在体系中对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要求,将被允许分派到各级的健康安全经理身上
■ 要求组织去说明如何管理供应商和承包商的风险用'文件化信息'取代原有的'文件和记录',允许使用电子信息
2、组织环境
ISO/ DIS 45001的主要方向是指导组织高水平、系统化地去理解那些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正面的或是负面的),指导组织如何去管理在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去探讨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组织实现其预期成果(包括其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能力,以实现其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
组织必须确定与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以及这些相关方的需求。
3、风险思维
在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引入风险思维将体系与组织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组织必须识别所有亟须解决的与组织环境相关的或由组织环境起决定因素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组织必须策划措施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在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加以整合及实施,并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4、力:来自高层的承诺
要求从现在起,高层管理者必须直接参与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在战略规划中兼顾职业健康安全的绩效,并在组织内去沟通关于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符合其要求的重要性。高层管理者还必须积极发挥作用,支持各职能人员,推动和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文化,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实施。
5、外包
组织应确保那些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外程均得到识别和控制。对这些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和承包商,应确保他们在工作场所中执行和贯彻了要求。
6、文件
术语'文件化信息'取代'文件和记录'。 相关的证据不必非得用一个正式的文件系统来保持,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里持有的电子信息,现在都可以作为证据。

ISO45001认证咨询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及使用指南,旨在使组织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以预防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同时主动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这包括考虑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并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消除或尽可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包括体系缺陷),利用职业健康安全机遇,应对与组织活动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符合;
b) 持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c) 确保组织自身符合其所阐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d) 证实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旨在适用于不同规模、各种类型和活动的组织, 并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该风险考虑了组织运行所处的环境以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ISO14001与ISO45001体系的共同性
1、两个体系均属于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6年9月发布的认证标准,后经我国有关部门等同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ISO45001是英国标准协会(BS1)等12个组织在1999年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也经我国有关部门转化成相应的认证试行标准。两个标准均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由17个管理要素构成,并对各管理要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绝大部分也是相似的。由于这二个体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非常多的共同性,对实现体系的一体化具有很好的基础。
2、两个体系都遵循相同的管理模式:两个体系都共同遵循策划(P)—实施(D)—检查与纠正(C)—评审改进(A)的管理模式,通过PDCA的循环,实现管理体系和绩效的持续改进。
3、两个体系均强调方针、目标、运行控制与环境因素(或危险源)的一致性。即方针要符合环境影响(或风险)的性质与规模,而所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或重大风险)均应通过目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4、两个体系的管理要素极为相似:两个体系均包括五个部分、共17个管理要素,从方针到管理评审要素的设置完全相同。虽然个别要素的名称略有差别,但管理功能基本相同。